笞的读音
笞是多音字,有多种读音:
1. 笞(chī):用鞭、杖或竹板打。 2. 笞(dī):古代一种玉饰的拍板,又用以表示拍击声。也借指乐声。
详细释义
1. 笞作为动词时,表示用鞭、杖或竹板打。例如:笞我至三,乃胜。翻译为:抽了我三次,我才取胜。——《汉书·韩信传》。作为名词时,表示用竹板打的刑罚。例如:笞二百,威喝以图之。翻译为:打两百板子,以严厉的口气命令他画出大海的情形。——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。
2. 笞作为名词时,表示古代一种玉饰的拍板。例如: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中提到:大师,执同几席,乃奠之,三弦、编钟、磬、纮、雉、忽庸、薜、短篱、韍,捶。其中,“捶”指乐钟六种器皿的名称之一。另外,根据《礼记·投壶》的记载,有足曰刁、机、炊(chūn)、锋、櫜、应。其中,“春”指古代用以击鼓的乐器名。
相关词语
1. 鞭笞:用鞭子抽打,比喻用暴力肆意责罚。例如:秦始皇滥用民力,甚至采用鞭笞和焚烧的办法来强迫百姓建造万里长城。 2. 笞刑: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,用竹板或荆条打人的背部或臀部。例如:汉朝时期,高祖刘邦在打败项羽后建立大汉朝,并采用了一些刑罚手段来维护统治秩序,其中笞刑是一种较为轻缓的惩罚方式。
最后的总结
笞是一个多音字,读音包括“chī”和“dī”。在古代汉语中,笞可以表示用鞭、杖或竹板打人和名词时翻译为“用鞭、杖或竹板打”,作名词时翻译为“用竹板打的刑罚”和“古代一种玉饰的拍板”。此外,与笞相关的词语包括“鞭笞”和“笞刑”,分别表示用暴力肆意责罚和古代的一种刑罚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