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朱元璋出对联,秀才对完后写一首诗,直接被提拔为三品大官
对联,在中古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据考证,早在五代十国时期,蜀国的皇帝孟昶写下了中国第一副春节对联,即“新年纳余庆;嘉节号长春”。从那以后,中国人便有了过年写对联的习俗。然而一直到宋元时期,这种习俗都不愠不火,直到明初,春节贴对联的习俗才算是发扬光大。
之所以会如此,要归功于朱元璋。
在人们印象中,朱元璋一个出身穷苦人家的人,苦到做和尚、做乞丐,怎么可能有文化呢?实际上并非如此,朱元璋是个自学成才的人,否则不可能做皇帝。刚在南京登基称帝,朱元璋就下了一道命令,让大家过年贴对联。为了看看效果,他还常常微服私访,巡视一下民间。
双手劈开生死路
一刀割断是非根
这副很有名的对联,就是朱元璋微服私访时,为阉割小猪的人家所写的新年对联。只是后来传的多了,很多人以为是朱元璋给杀猪人家写的对联。其实看“是非根”就知道了,显然是骟猪嘛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。话说朱元璋这一年又出来私访民间百姓,看看他管理下的老百姓们生活如何。不觉从早走到了中午,朱元璋觉得走得久了,肚子饥饿,遂找了一家小酒馆,要了菜和酒,一个人吃着。
没多会儿,来了个年轻的后生,因为酒店之中桌位已经满了,秀才就和朱元璋拼了桌子。
两人闲聊之下,朱元璋得知年轻人是个秀才,老家在重庆,此次不远千里来京城(明初都城是金陵,即今天的南京)是来学习准备考乡试的。乡试考中了就是举人,秀才没资格做官,只有举人才有资格。秀才还自谦地说,若是中了举,就继续参加会试、殿试,争取考个状元。
朱元璋从秀才话中认识到,秀才是个人才,于是根据秀才老家重庆,张口出一上联:
千里为重,重山重水重庆府;
这对联很高明,因为一方面它说出了秀才的经历,从老家千里奔波到南京,自然经过了重重山水,而他老家又是重庆府;更重要的是,这还是个拆字联,重拆开就是千里。
秀才还真是不简单,他见此地正是大明天子脚下,遂以大字做了下联:
一人成大,大邦大国大明君。
朱元璋一听,顿时心生爱才之意,甚至以为秀才看出了他的身份。不过他还要继续试探一下秀才肚子里的墨水,于是他请秀才题诗。秀才也不客气,提笔写了四句。
寸木原从斧削成,每于低处立功名。
他时若得台端用,要向人间治不平。
大意就是说:小小的木头得用斧头才能削成,人生也是这样啊,从低处做起。如果有朝一日我能为皇帝所用,一定要治理好人间的种种不平啊!
可以说,既点明了身份,有暗示了自己的抱负。朱元璋听后大喜,回宫后立刻派人找到秀才,破格提拔他,直接封为“按察使”。秀才万万没想到,竟然一下做了三品大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